銀行股逆襲背後:16億融資暴跌中加碼掃貨
核心提示:29日,銀行股在前一日集體放量暴跌後,多數個股收漲。銀行股逆襲的背後,十億級別的資金在暴跌當日加碼掃貨。
21世紀網 僅一天時間,銀監會重拳治理銀行理財的陰霾似乎已經散去,昨日(3月28日)集體暴跌的銀行股,29日多數收漲。
就在這次監管風暴衝擊形成的銀行股“黑色星期四”行情中,有人恐慌出逃,有人趁機掃貨。多空激烈博弈,形成了3月28日A股銀行股的天量成交。
3月29日,前一晚公布年報,錄得淨利潤增長25%的招商銀行領漲銀行板塊,全日收漲4.12%報12.63元;華夏漲3.05%緊隨其後;光大漲2.88%;、而南京、浦發、工行等漲幅超1%。興業銀行在昨日跌停後,今日繼續跳空下探,全日仍跌3.19%;而因去年業績幾乎零增長 “失落”的中信銀行全日收跌2.51%。大智慧數據顯示,銀行板塊上漲0.65%。
這與28日,銀行眾股皆跌形成鮮明對比。28日,興業跌停;平安、民生、華夏、寧波跌超7%;銀行板塊指數跌近5%。
銀行股的這一逆襲,是市場自我修復的表現,更是資金暗中博弈的結果。
市場自我修復
28日盤後,針對當日銀行股的集體放量暴跌,21世紀網推出文章新規將衝擊銀行盈利短期壓制A股估值,對盤面進行解讀。文章指出,銀監會8號文的方向雖然此前市場有一定預期,但是力度大於預期短期將壓制A股估值。新規也對銀行盈利有一定影響,但銀行股的集體暴跌,是市場對8號文的過度解讀。有分析師直接對21世紀網說“8號文對銀行業績肯定是有影響的,但也不至於一下子就跌停了”。
8號文對銀行的影響也有差異,興業銀行無疑是上市銀行中最受傷的一員。靠著旗下的興業信托,興業銀行去年前三季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達到104.28億元,同比增長66%,成為所有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業務。而興業信托資產管理規模在2012年爆發增長至3360億元,較2011年大幅增長123%。排名也一躍成為行業第三位。
信托公司高管表示,8號文對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上限進行了控制,這就降低了信托公司的杠杆效應,抑制了銀行理財產品無限放大的可能。銀信業務可能將萎縮,從而衝擊銀行業績。
28日,上交所盤後披露的交易數據顯示,數機構匆忙出逃興業銀行。在前五大賣出交易席位中,機構席位占四席,合計賣出超過11億元,而另一疑似券商資管席位的東方證券客戶資產管理部也瘋狂賣出3.4億元;在買入前五席位中,也有兩個機構席位,但買入力量稍顯單薄,分別買入1.78億元和1.08億元。興業銀行當日成交65.8億元。
16億元融資加碼掃貨
而更大的資金博弈,卻隱藏在融資融券市場當中。
數據顯示,28日,有8.55億元融資買入興業銀行,融資買入額居銀行股首位。這一數據較跌停前一日,也即27日劇增7.25億元,
3月27日、28日銀行股融資融券情況對比
證券名稱 融資買入差額(元) 融資余額差額(元) 融券賣出量差額(股) 融券余量差額(股)
興業銀行 725,169,978 365,436,157 -11,522,752 -2,224,007
民生銀行 146,878,978 -47,018,309 -36,808,925 -3,163,211
浦發銀行 278,838,791 193,118,453 -15,499,796 -1,728,533
平安銀行 123,355,839 30,073,575 -4,778,327 -582,171
招商銀行 51,558,184 5,191,325 -11,912,223 -1,067,718
華夏銀行 65,874,828 -12,076,132 -4,172,674 -173,950
光大銀行 50,486,461 -5,022,548 -15,878,424 601,800
北京銀行 56,441,324 33,615,222 -4,273,573 19,259
農業銀行 45,355,531 -4,219,628 -3,505,721 762,900
中信銀行 38,315,814 9,165,605 -4,640,177 -798,352
寧波銀行 25,037,316 15,517,411 -2,548,892 -294,278
交通銀行 5,533,640 -4,537,348 -3,958,500 -394,800
工商銀行 35,881,838 31,493,905 -970,703 -89,100
南京銀行 3,432,914 -7,128,305 -3,466,120 -184,872
中國銀行 11,504,832 16,066,170 -776,500 -83,800
建設銀行 -240,730 9,708,970 -833,200 1,471,898
總計 1,663,425,538 629,384,523 -125,546,507 -7,928,935
備注:差額是指28日數據減去27日數據;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暴跌當日融資買入額較前一交易日劇增的情況出現在除建行外的所有銀行股當中。28日,民生、浦發、平安、招行、華夏當天融資買入額分別為5.14億元、4.40億元、2.39億元、1.21億元、1.03億元;分別較27日增加1.47億元、2.78億元、1.23億元、0.51億元、0.65億元。 28日當天,一共有28.07億元融資買入銀行股,較27日的11.44億元,增加16.63億元;除民生、華夏等6只銀行股融資余額減少,其余10只銀行股融資余額增加,合計增加6.29億元。這顯示,有資金趁著暴跌抄底。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融券賣出量——28日,16家銀行股的融券賣出量均較27日減少,一共減少1.255億股。減少最多的為民生銀行,0.368億股。截至28日的融券余量,增加的也只有光大銀行、北京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其余均減少,合計減少0.079億股。 外資一直在加倉? 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科場”。抄底還有不少QFII。“外行前面唱空銀行,外資後面抄底,不服不行。”3月28日,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感嘆。 3月18日,以摩根大通為代表的外資大行唱空中國股市報告。上周一,摩根大通建議客戶減持中國股票,同時購買看空中國四大銀行的衍生品,主要理由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加速。同一天,野村證券也看空中國經濟,稱:“中國經濟正顯現歐美2008年金融危機前相似的特征。” “3月份尤其是最近,我們的客戶一直在加倉A股。”深圳某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申萬監測的數據也顯示,3月14日-20日,仍有2.15億美元流出中國股市;上周,流入中國的外資為1億美元。 上述深圳某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分析,他接觸的QFII大多是長期的機構投資者。其投資A股的目的並非為了短期獲取價差收益,而是作為資產配置的方式。 這種操作通常是跟蹤指數,然後做稍許加強。這意味著,作為權重股的銀行股仍然是QFII重點配置對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