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內地官媒被指歪曲意大利名醫指意大利出現疫情早於中國後,央視網3月29日的一篇關於新冠病毒源頭的報道,又被網友揭發,同樣是斷章取義,借美國科學家之口否認武漢是病毒源頭。
【肺炎疫情】美教授撰文指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 源頭非武漢
【武漢肺炎】病毒是生化武器?5大假新聞伴隨疫情爆發
央視這篇報道題目很引人著目,「美國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文章引述美國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里 (Robert Garry) 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我們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源頭。武漢那裡肯定有一些病例,但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但不少網友對比原文,發現這段引述有意用「武漢」替換了加里所指的「海鮮市場」。原文說:「很多人認為病毒來自武漢海鮮市場,但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分析都指向了更早起源,那裡(海鮮市場)有一些病例,但絕不是該病毒源頭。」央視在翻譯原話時把句子中「海鮮市場」直接變成「武漢」,因此有了「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一說。
加里教授說的是,武漢那個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的源頭,並沒有說武漢不是新冠病毒的源頭。
加里的原文如下:
And while many believe the virus originated at a fish market in Wuhan, China, Garry said that is also a misconception.
"Our analyses, and others too, point to an earlier origin than that," Garry said. "There were definitely cases there, but that wasn’t the origin of the virus."
意大利疫情早過中國?意國名醫再親口駁:我的話被惡意扭曲
【新冠肺炎】冠狀病毒從太空墜落隕石帶到中國? 美科學家反駁
【新冠肺炎源頭】穗港沙士英雄「對決」!鍾南山:不知中國是否病毒源頭(有片)
事實上,內地官媒為了撇清武漢是病毒源頭,屢屢對外國專家發言進行「改造」,早前,《環球時報》報道亦指,意大利名醫雷穆齊(Giuseppe Remuzzi)稱,意大利出現疫情早於中國,暗示中國或不是新冠病毒源頭地區。雷穆齊24日通過意國媒體澄清,直指「病毒當然是中國來的」,並指責有人「斷章取義、惡意扭曲」他的話。
早前一段時間,中美外交官為新冠肺炎病毒源頭頻頻開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直接新冠病毒來自美國,但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美媒Axios和HBO聯合採訪表示,他堅信散播「新冠病毒源自美軍事實驗室」這類謠言是「瘋狂之舉」。
【穩就業】內地四招「消化」高校畢業生 僅屬杯水車薪
經濟脈搏 16:15 2020/03/31
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衝擊下,內地面臨嚴重失業問題,接下來一波是歷年最高人數、874萬高校畢業生走向就業市場,為就業市場帶來新一波壓力。中央以擴大招研究生、增公務員招聘、扶助私企請人及幫助自主創業等以「消化」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但在經濟大幅下滑的環境下,這些政策效用有限。
【中國經濟】發改委:穩就業任務艱鉅 國企將擴招畢業生
【新冠肺炎】經濟冰封消費業重創 影響就業李克強最憂心
2020年中國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這是歷年來的最高人數,它比剛過去「創新高」的2019年還要多40萬。而這874萬高校畢業生佔了中國每年新增(城鎮)勞動力的85%。過去,每年要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不少,現今受疫情影響,情況更為嚴竣。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2月份為6.2%。中國招聘網站「前程無憂」發布的《2020復工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月末,有34%受訪的僱主暫緩校園招聘。
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中央出手調控,首先是出台政策稱2020年研究生擴招18.9萬,專升本擴招32.2萬。換言之,暫時將部分學生留在學校繼續升學。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就業 教育部鼓勵更多畢業生參軍 擴碩士招生
【新冠肺炎】疫情下畢業生搵工難 人社部提四招保就業
其次,中國又下發通知要求加大國企、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公開招聘力度。以中石化為例,根據國資委黨委實施國資央企「抗疫穩崗擴就業」專項行動的部署,中國石化宣布追加3500人高校畢業生引進專項計劃。這是中國石化首次在一年內兩次組織高校畢業生招聘工作,年度引進計劃超過1萬人,是2019年的2.3倍。
但是,每年畢業生就業最主要還是流向私企。國家為保民生,希望中小企業不裁員,中小企業就不想新增人手。而大學生的求職活動亦受影響。
【全球大流行】疫情第二波外貿冰封 牽連1800萬人失業
【中國經濟】「三駕馬車」死火 中南海最擔心是失業潮
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一項面向2萬名2020屆畢業生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有四成應屆生拿到offer。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4個百分點。普通本科和專科生就業壓力較大。去年同期應屆生簽約率為14%,當前應屆畢業生簽約率為10%。其中,雙一流院校畢業生簽約率為15%,普通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為9%。
由此上述調查可見就業環境的嚴竣,要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主要還是看私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的經營狀況。國企擴招及研究生、本科生擴招,只是杯水車薪,874萬高校畢業生能獲得offer,僅是部分幸運兒,大部分仍在浮沉中。
要解決就業問題,主要還是看新冠肺炎疫情。但是,歐洲和美國還在爆發的高峰。1月初人們以為疫情會在2020年的夏天結束,但更多流行病專家指出,這樣的期望不現實。英國《衛報》稱,疫情有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的春天。
【中國經濟】頭等大事是穩就業 李克強:想盡辦法讓中小微企生存
【中國經濟2020】拉消費增就業 內地擬改造步行街發展「小店經濟」
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超過一年,不僅會對2020年的畢業生造成影響。下一屆畢業生也會受到餘波的衝擊。中央定調2020年經濟工作,強調「六穩」政策,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而穩就業首當其衝。
就業關係社會穩定、居民消費,如何解決今夏畢業生就業問題,將是中央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但情況不容樂觀。
【肺炎疫情】研究:有無症狀感染者核酸檢測轉陰 多日後再呈陽性
社會熱點 07:46 2020/04/01
內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好轉,但需警惕無症狀感染者。內地有研究發現,有無症狀感染者核酸檢測轉為陰性後,多日後再次出現陽性。研究認為,要加強隔離措施,防止無症狀感染者「復陽」後成為新的傳染源。
澎湃新聞報道,一項題為《江蘇省揚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特徵分析》的研究,作者為揚州市疾控中心李錦成、徐勤等人,3月18日刊發於《實用臨床醫藥雜誌》。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喉嚨痛等症狀,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
該研究介紹,揚州市1月21日-2月29日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16例,其中2例轉為確診病例。14例無症狀感染者,男女各7,年齡最細只有8個月,最大73歲,平均年齡38.7歲。
多為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
研究指出,13例無症狀感染者,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1例暴露史未能明確。該1例無症狀感染者的丈夫,與確診病例有接觸史,但是多次採集其丈夫咽拭子、肛拭子標本,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但抗體檢測為陽性,疑似為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肺炎】隱形患者成疫情反彈「計時炸彈」 內地明起天天公布無症狀感染者統計
【肺炎疫情】內地公布1541無症狀感染者接受醫學觀察 提4招防控
【肺炎疫情】專家談無症狀感染者:感染後可14天不發病 病毒體內存留超3周
病例當中,無症狀感染者末次暴露到核酸檢測陽性時間最長為19天,平均時間為13.8 天;咽拭子核酸檢陽性轉為陰性的時間,為8-21天,平均為10.9天;一名8個月大嬰兒核酸檢測陽性持續21天。
值得注意,研究發現,截至2月29日,14例無症狀感染者中,13例咽拭子標本核酸檢測為陰性;1例初次咽拭子標本核酸檢測陽性後,第9、15、 17天連續3次咽拭子標本核酸檢測為陰性,但第28天咽拭子標本核酸檢測為陽性。
倡解除專業醫學觀察後 仍居家隔離防傳染
研究強調,無症狀感染者在解除專業醫學觀察後,仍要採取居家隔離措施。參照確診病例出院後管理措施,解除專業醫學觀察後復診,採集咽拭子標本核酸檢測。又要開展身體健康狀況監測,同時開展血清抗體檢測,防止無症狀感染者咽拭子核酸檢測復陽後,成為新的傳染源。
【肺炎疫情】鍾南山料內地疫情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
【新冠肺炎】武漢一家三口全部復陽 專家稱或存「假治癒」
【新冠肺炎】武漢出院患者需隔離觀察28天 檢測復陽要入院
研究又認為,及時發現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追蹤、排查密切接觸者,才能在最短時間內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對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應做到邊排查邊採樣,盡早檢測,及時發現和控制傳染源,以防範處於排毒期的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肺炎】港大學者:內地實際感染人數逾23萬 是官方數字3倍
社會熱點 08:24 2020/04/01
[size=0.85em]▲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高本恩(Cowling, Benjamin John)表示,各地新型冠狀病毒實際感染人數肯定較公布的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分部主任高本恩(Cowling, Benjamin John)表示,各地新型冠狀病毒實際感染人數肯定較公布的多,特別是不少患者無病徵,以內地疫情為例有逾8萬人確診,推算內地的實際感染人數可能超過23萬,即為官方數字的3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31日上午通報,截至3月30日午夜,內地累計確診病例為8萬1518宗。
內地此前一直未有將無症狀感染者納入確診病例,而官方今日(31日)表示,對無症狀感染者案例,要求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登記,通過系統上報。嚴格隔離管理,集中隔離14天后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解除隔離,如陽性要繼續隔離和觀察。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也要隔離14天。 4月1日起,每日疫情公報將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情況。
有媒體早前報道,中國政府未公開的機密資訊顯示,至2月底,中國境內超過4萬3000人經檢測呈陽性反應,但並未立即表現發病跡象,也就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他們被隔離及監測,卻未列入官方統計的確診病例中。
【新冠肺炎】李克強: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防控 不允許瞞報漏報
【肺炎疫情】專家李蘭娟團隊撤離武漢 提醒重視無症狀感染者
【肺炎疫情】專家談無症狀感染者:感染後可14天不發病 病毒體內存留超3周
高本恩並指出,重症患者一般由病發起平均延至三星期後不治,因此仍在爆發初期的紐約或其他歐洲國家,預計兩、三星期後死亡個案或大幅上升,而最終有大規模爆發的國家,死亡率將會相若。
此外,高本恩又認為,廣泛戴口罩可能對防疫有部分作用,但並非最重要,本港對患者及緊密接觸者的檢疫隔離,以及在家工作和避免大型聚集等社交疏離措施,對本港感染數字減少有最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全球大流行; 口罩大貢獻。
【中國經濟】新基建難救燃眉之急 不宜寄予重望
經濟脈搏 08:25 2020/04/01
內地近日新冠肺炎病毒肺炎疫情已見緩和,中央正著力重啟經濟引擎,陸續推出救市措施,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投下25萬億(人民幣,下同)投資「新基建」。其中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所謂「新基建」,即是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修橋鋪路蓋房子的「舊基建」不同,「新基建」主要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過,對於「新基建」是否可以穩經濟,甚至成為經濟新引擎,內地專家有不同看法。
【新基建】救經濟「新基建」有幾新? 5G必然龍頭值得睇好
【新冠肺炎】對沖疫情衝擊 任澤平提出在新地區搞新基建
正面的看法是,「新基建」有助於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大力發展「新基建」,中國將不再處於全球供應鏈的中下端,制度優勢將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實現大逆轉,不僅領跑數字經濟、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等產業,還將促使中國製造業、中國的實體經濟在新一輪世界競賽中處於更強的地位。
但是,內地著名的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對「新基建」則抱懷疑態度。他在最近一次演講中批評,所謂「新基建」是畫餅充飢,「不要提這個餿主意了,腳踏實地一點,不要談不著邊的事情」。
為何許小年有這個說法?首先,他指出,新基建中5G,特高壓,充電樁,高鐵其實都是老基建了。不要過高估計5G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活端5G還用不到。充電樁就是個加油站的概念,特高壓高鐵都是2008救市4萬億的老路。
另外,人工智能、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等,他質問,這類新基建需要多少投資?廠房?設備?事實上,這些全投資在智力上的,拉動不了需求和就業。就算是大學生也不是很多人能做,這些創造不了就業。
【中國經濟】內地疫情緩和經濟閃電回穩?3月製造業PMI達遠勝預期的52
【中國經濟】人行馬駿倡今年不再設GDP增長目標
【中國經濟】疫情衝擊浮現 內地首兩月固定資產投資負增長24.5%
事實上,許小年的話也有一定道理。目前,中國經濟「水浸眼眉」,中小企面臨生死關頭,用許的話說,「有錢為什麼不直接給企業和老百姓,而去搞短期不見效益的項目,邏輯有問題。」
況且,新基建的項目有三大問題。首先,不能在短期內對就業、中小民企有幫助,這些新基建對大部分需要渡難關的企業,的確是畫餅充飢;其次,每個地區的發展步伐不同,新基建目前只屬概念的東西,對大部分地方領導來說,最熟悉的只剩下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於是大家又爭相起鐵路,回到老基建上去。
【中國經濟】中國褐皮書:中國企業首季表現創紀錄最差
【中國經濟】疫情衝擊 中國首兩月工業企業利潤大跌38%
最重要一點是,中國科技要追上外國、產業要轉型升級,不能靠中央一聲號召一哄而上,需要腳踏實地做好基礎科研,有充足人才,才能慢慢從密集勞動型轉向高科技型生產。故此,地方政府要立竿見影救市,最有效都是老基建為主。以此推斷,新基建是長遠發展所需,但短期難寄厚望。